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你目前的位置 >> 首页 > 盟员风采

龙江生态的守望者—记民盟十二大代表、民盟黑龙江省常委倪红伟研究员



倪红伟,196411月出生,黑龙江省双城县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黑龙江省政协委员,民盟黑龙江省委常委、科技委员会主任、监督委员会副主任、省科学院支部主委、民盟中央生态环境委员会委员。担任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所长、湿地与生态保育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哈尔滨分中心主任、中俄生态联合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湿地科学家学会中国分会副主席、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委员、国家湿地公园评审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省重点学科生态学科带头人。荣获第十二届省十大杰出青年,第二届省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第五届省青年科技奖,第九届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省优秀博士后等荣誉称号。

龙江生态科学研究的探索者

“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倪红伟研究员一直致力于湿地生态学、生物多样性科学、恢复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及生态保护与建设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他带领着他的团队,每年从4月到10月,30年如一日,足迹遍布大小兴安岭、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等全省各地。见证了春夏秋冬的更替,沐浴着风霜雨雪的洗礼,聆听过黑熊的吼叫,得到过狼的相伴,享受着草爬子的亲吻,温馨着蚊虫的零距离亲密。有时,穿梭于人迹罕至、倒木纵横的原始森林中,沿着只有野兽走过的足迹前行,淌过冰冷的河流,穿过长征式的沼泽。有时,一天十几个小时站在过膝甚至是齐腰深的湿地中,初春深秋,水里还带着未融化的冰,只要站几分钟就会感到脚下刺骨的寒冷;盛夏时节,头顶烈日,晒得汗如雨下。有时,在OTC气室内,冒着45度以上的高温,5分钟全身汗水淋漓,10分钟呼吸困难,一次调查监测,就是一次全球变暖高温的体验,亦是一次对人心理和生理的考验。面对如此艰苦的工作环境,他没有退缩,反而有些陶醉,仿佛这一切已经成为一种自然,一种情怀,一种生态人孜孜以求的绚丽人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多年的辛勤努力和探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叹服的科研成果。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等重大科研项目近60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上的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奖励10余项,出版《中国湿地植被》、《中国东北草地生态学研究》、《洪河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三江平原植被与植物资源》、《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与管理》等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首次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了三江平原湿地代表性植物――小叶章种群的生态学规律,揭示了三江平原地区典型草甸、沼泽化草甸、沼泽的优势植物种群小叶章种群数量特征的动态增长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探讨了小叶章种群调节过程;阐释了小叶章种群生态位特征及其竞争关系;解析了小叶章及其构件种群生物量的形成规律运用分形理论刻画了小叶章种群分布格局特征,构建了小叶章种群增长的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模型。揭示了小叶章种群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在群落动态中地位的基本规律。刻画了小叶章种群以水分为主导因子的群落演替规律,提出了小叶章种群的生活史对策,研究成果填补了小叶章种群生态学的研究空白。专家学者评价为“在种群密度制约和环境容纳量的理解和认识上有新的尝试,对种群的调节、种间的竞争,均有独到的研究,首次运用分形理论和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小叶章种群格局和种群生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并将生态位与竞争有机地结合,丰富和发展了植物种群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将分维模型成功地运用到小叶章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中,具有明显的新意”,“首次成功地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对植物种群增长规律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具有开拓性”。“这是一个创新过程,一个有意义的方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经典的分布格局理论”。

首次全面、系统地揭示了我国最重要的湿地——三江平原湿地,及其典型代表——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组成结构、区系成分、功能群特征、生物多样性分布、数量特征、演变规律及其经济价值。阐释了灌丛湿地、草甸湿地、沼泽湿地、水生生态系统及其结构特征、区系组成及其多样性变化规律,阐明了各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生活型、水分生态类型等功能群的多样性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刻画了三江平原生态功能效应,评估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并提出三江平原不同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及产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率先开展了全球变化条件下湿地的生态响应研究。阐释了湿地对CO2浓度升高、氮素增加等全球变化,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人类干扰强度等环境扰动的生态响应规律。建立了三江平原退化湿地基于固碳增汇的生态恢复模式及其技术体系,为三江平原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科学基础。组建中国第一支黑瞎子岛综合科学考察队,首次对黑瞎子岛进行科学考察。创造性地提出了湿地保护的“湿地——生态廊道”理论,为保护与恢复湿地、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成为黑龙江省湿地自然保护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率先开展寒温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建立的“中国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永久性大型固定监测样地”,加入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和国际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成为全球森林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填补了中国完整气候带空白。

提出生态系统整体观的学术思想,揭示了松嫩盐碱化草地生态恢复机制,建立了“精准生态修复”模式及异质精植技术,推广面积250余万亩,创造效益16亿元。

率先开展了雪对森林、湿地及其温室气体作用的研究。率先开展五大连池200万年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火山植被进化及其环境协同研究,为温带大陆植物进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率先提出了河岸带生物多样性配置、种子库激活、群落生活史控制及人工强化等技术,实现流域沿岸面源污染的有效控制。

龙江生态文明建设科技支撑的践行者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是一个1978年建所,主要从事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省属公益一类研究所。全所职工近200人。2005年倪红伟研究员担任研究所所长以来,以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紧紧围绕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面向政府决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创新、和谐”为主题,科学布局研究所研究方向,努力提高研究所发展水平和质量。2006年提出了“夯实创新基础,稳定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研究所”的发展战略。中共十八大召开以后,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紧紧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要求,2013年提出了“顶层设计,品牌建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新时期研究所发展战略和4921工程,实施大项目战略、特色品牌建设战略、人才发展战略、创新团队建设战略,建立了新时期研究所科研创新体系。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湿地全球变化生态等15个创新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研究所整体面貌焕然一新,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研究所总收入增长了6倍,。职工人均收入翻两番,科研经费增长30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和省重点项目超过建所以来总数的50%,科研人员90%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博士达到50%以上,增长了10倍,仪器设备总值增加了10倍。建立了“湿地与生态保育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哈尔滨分中心”、“中俄生态联合创新研究中心”、“中芬浆果研究中心”、“黑龙江省湿地与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特色动植物资源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科学院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平台。参加全国科学院联盟生物多样性分会和地理资源分会,参加林下经济资源研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寒区生态文明建设科技保障协同创新中心。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研究所已成为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和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平台和高层次人才基地。

龙江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建言者

积极参加民盟中央、省政协和民盟省委活动,为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得到国家、省领导的批示,或被纳入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

参加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蒋树生同志主持开展的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与建设调研,调研报告得到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批示。参加省政协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调研,调研报告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副总理李克强同志、副总理回良玉同志和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省长栗战书同志的批示。主持编制了《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为国务院出台《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提供了科学指导和重要依据。

参加民盟中央主席蒋树生同志主持开展的“两江一湖”水稻基地建设调研,调研报告得到温家宝总理的批示。为黑龙江省粮食千亿斤产能工程,及其上升为国家战略——《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作为专家组副组长参加编制的《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作为纲领性文件指导全省生态省建设。主持编制了《黑龙江省十一五生态省建设规划》、《黑龙江省十二五生态省建设规划》、《黑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黑龙江省科技中长期规划(生态环境)》、《黑龙江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等10余个省级重大规划,对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多次参加黑龙江省经济工作座谈会,就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发表真知灼见,有些内容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关于黑龙江省湿地保护的建议》、《培根固本,保育生态资源,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关于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保护与恢复的建议》等提案、建议,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多次被评为优秀省政协委员。

参与编制与修改《黑龙江省湿地保护规划》,制定湿地调查方案和标准;参与制定《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等工作。为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年的努力,倪红伟研究员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担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黑龙江省生态学会、草原学会、地理学会、黑土资源保护与利用学会副理事长。哈工大、东北师大、东北林大、哈师大、黑大兼职教授;黑龙江省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省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委员、专家组成员,省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副主任,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评审专家,省高级职称评审专家,省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索”,一种理念,一份执着,这正是倪红伟研究员对科学真谛的永恒追求,是锐意创新的不竭源泉,更是深深厚植于他的科研价值观的崇高信念。伴随着新时代的冲锋号角,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途上,将继续秉承“勇于创新,勤于钻研,精诚善意、执着向上”的科研精神,瞄准自主创新前沿,瞄准生态文明建设,奋发努力,锐意进取,做龙江生态的忠诚守望者!

“畅饮三江湿地水,轻拂松嫩草原风,倾听兴安松林浪,不了龙江生态情”。


中国民主同盟黑龙江省委员会


Copyright © 2013-2020 hljm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黑ICP备1600583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