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你目前的位置 >> 首页 > 提案建议

关于创新聚链 培育我省智能包装产业集群的提案


智能包装是万物互联的入口,在新零售、食品安全、防伪溯源、智慧物流、供应链创新等领域应用广泛。推进印刷包装产业数字化,推进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培育智能包装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我省印刷包装产业在后疫情时代摆脱成本上升、环保规制、竞争加剧等因素困扰,走出印量萎缩、工价低迷、资产缩减、利润下降等发展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建议如下:

一、围绕智能包装特色定位,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

我省应积极承接优质印刷产业转移,借助“龙粤合作”机制,结合资源优势与本地市场需求,加快培育智能印刷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特色突出的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快构建优质产能供给、技术先进创新、绿色融合开放的产业体系,避免重走低成本产业集群的常规道路。

二、聚焦智能包装技术集成创新,解决重大现实需求

依托我“百千万”工程科技重大专项支撑行动计划,鼓励龙头包装企业跨界收购数字科技公司,针对智能包装产业特点,形成智能包装体系架构,赋能企业转型升级;培育适应智能包装产业需求的传感器制造企业,加快图形码技术、图像特征识别技术、印刷传感器等技术的研发与集成,传递商品的运行状况及规律,实时监控、交互、分析、调整和决策;建设智能包装云平台,利用感知元件,对商品的全生命周期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整合和信息传递,将包装变成商品信息载体,实现消费者体验、防伪溯源、信息决策等新模式新业态示范应用。

聚焦我省粮食生产、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生态环保和“原字号”商品深度开发重大现实需求,鼓励需求企业、信息通信(ICT)企业、物联网企业、包装印刷企业等强化合作,有机融合智能包装技术。由有关部门牵头,主动设立或征集遴选智能印刷产业跨需求、跨领域的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揭榜挂帅”机制,引领和引导智能包装领域集成创新。利用石墨烯纳米材料就近供应的资源条件,建设石墨烯标签生产线,应用于印刷电子技术,发展RFID标签、传感器、低压环保电池等技术,再将石墨烯RFID标签技术推广应用于智能包装食品、药品等领域,形成石墨烯材料研发和智能包装应用探索的产业闭环。基于物联网、区块链及石墨烯RFID标签技术为支撑,建设我省绿色食品新零售体系和无人售卖柜智能终端,支撑黑龙江绿色食品的全国物联网智能鉴真销售体系构建。

三、统筹推进智能包装示范工程,构建引领性产业集聚高地

编制黑龙江省智能包装产业图谱,开展智能包装工程示范,在智能包装体系构架、包装数字化技术、包装可视化技术及智能包装云平台等领域,规划应用场景;采取“揭榜挂帅”机制,支持配套立项,结合全过程考核机制与验收机制,配套容错机制清单与监管沙箱创新,解决制约智能包装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重大创新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和产业载体。探索成立黑龙江省智能包装技术促进中心,深入开展智能包装基础标准、智能包装专业标准的研究,形成智能包装标准体系,建成全国智能包装标准创新研究基地,在新零售、防伪溯源、智慧物流等领域先试先行探索。重点开发具有商品真伪鉴别、食品变质预警、居家用药提醒及儿童安全保障等功能的智能包装制品,实施落后技术严格环境规制政策,加速包装领域健康智能转型。

四、健全完善产业政策,改善智能印刷产业集群环境

实施横向产业政策,转为普惠性补贴方式,重点关注产业链研发环节和消费环节,激励企业加大对智能包装技术的投入,诱导企业根据市场信号进行供给侧创新;发挥纵向产业政策优势,聚焦智能包装产业发展中市场机制不足的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薄弱环节,积极发挥政府财政科技资金的主导作用。

扶持印刷包装企业积极拓展智能包装业务,鼓励信息通讯(ICT)企业跨界融合提供智能包装服务,培育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智能印刷企业;支持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国有包装企业的股权分置改革和细分市场的产业链整合,推动龙头企业实施智能包装领域的资产重组,形成上下游一体发展的智能包装企业集团;培育智能包装领域主导产品突出、专项服务卓越、竞争优势明显的专业化“小巨人”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互利共赢的产业组织结构。

支持省级以上开发区建设智能包装特色园区(基地),鼓励智能包装产业链企业符合准入条件的集中搬迁入园,规划建设集智能包装设计、生产、检测、流通、数据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包装产业集群或基地;以园区为载体,培育智能包装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形成黑龙江省健康智能包装集群品牌和集群形象。

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如食品药品质量包装安全追溯管理网络信息平台,鼓励智能包装企业针对特定商品门类建设特色数据中心;利用亚布力企业家论坛永久会址,启动“中国智能包装产业企业家高峰论坛”;构建黑龙江绿色食品全国物联网智能鉴真销售体系网络营销平台,发展智能包装制品电子商务平台。



中国民主同盟黑龙江省委员会


Copyright © 2013-2020 hljm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黑ICP备1600583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