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你目前的位置 >> 首页 > 提案建议

重视和加强全省中小学实验 教学建设的提案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实验操作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基本环节,已被列入中小学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重要内容。目前学我省中小学校大多数均配备了实验室及实验设备,但在实际实验教学过程中,部分学校仍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学校只注重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忽视实验操作教学;实验室缺乏专业的科任教学管理人员;实验室设备、仪器匮乏,无法充分满足实验教学任务。而且,还有一种普遍的现象,老师在进行实验操作教学的时候,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觉得“做实验不如看试验,看试验不如讲试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忽略了最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有关部门应从以下几方面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强化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1、加强实验课程建设。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实验教学基本目录和操作指南,将实验教学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纳入全省学科教学基本规范,强化实验教学要求。中小学校进一步针对不同学段教学要求精心设计实验教学内容,组织开展基础性实验(必做实验)和拓展性实验(含探究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育人功能;注重加强实验教学与多学科融合教育、编程教育、创客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践等有机融合,鼓励支持围绕实验教学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2、规范实验教学实施。中小学校要将实验教学纳入教学管理,根据实验教学要求编制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计划,开好各类学生实验课程;加强实验教学过程管理,确保实验教学内容全面、教学有序、组织规范、课时充足。鼓励利用信息技术对实验教学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对学生的实验手册、实验报告以及教师的实验教学过程记录等要及时存档,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对学校督导评估的重要参考。

3、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合格行动计划”。推进中小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实验课,全面保障实验开展的基本条件,确保基础性实验(必做实验)开出率和实验仪器配备率逐年提高。

二、做好实验教学各项保障

1、推进实验教学空间建设。各地各校要按照标准和实际需求加强实验教学空间建设,倡导建设学科功能教室、综合实验室、创新实验室、教育创客空间等,努力实现每所学校都建有标准实验室或科技教育实验场馆等,满足实验教学多样化、特色化需求。

2、配齐配足实验仪器设备。学校要按照省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配齐配足学科实验教学所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及时做好教学仪器设备更新和实验耗材补充,满足实验教学需求。

3、合理配备实验室管理员。学校要根据办学规模,合理配备实验室专兼职管理员,切实承担起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实验仪器的维护与保养、实验教具的制作与改进、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指导等工作,科学核定其工作量并列入绩效考核。在培训进修、评优评先等方面与学科教师一视同仁。

4、建设实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省、市、县、校互联互通,覆盖全省所有中小学校的实验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全面监管并动态了解实验教学开展情况,提供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专业指导,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促进全省中小学校实验教学开展和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健全实验教学评价机制

1、完善质量监测评价体系。把实验教学情况纳入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探索在全省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中开展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考查。加强实验室、特色实验活动空间等建设应用的绩效评估,强化对学校实验教学的监测与改进。

2、推进实验操作考试改革。积极探索实验操作考试方式改革,促进实验教学的全面开展。尽早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纳入高中招生录取依据,积极发挥中高考综合改革在实验教学方面的引领作用。

3、加强实验教学工作激励。中小学校要充分考虑实验教学的特点,合理核定教师实验教学工作量,把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实绩作为职称评聘、绩效奖励重要依据。积极拓展实验教学管理人员职称评聘通道,逐步提高高级职称的比例。

四、提升教师实验教学能力

1、开展实验教学专业培训。对相关学科教师实验教学能力进行分析研判,制定主题式培训方案,纳入教师培训体系,列入省、市、县年度培训计划。

2、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要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和教研活动,及时总结推广实验教学典型经验和先进教法,强化对学校实验教学工作的指导。学校要将实验教学纳入校本教研,积极组织相关学科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校本教研活动。全面切实提高中小学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益,定期开展全省中小学生实验操作大赛和教师实验教学技能大赛。

五、做好实验安全日常管理

1、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要切实增强实验教学安全意识,建立实验室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机制,明确职责。

2、加强学校危化品的管理。要依据危险化学品管理有关规定,制定并不断完善采购、运输、储存、保管、使用、处置的管理办法。


中国民主同盟黑龙江省委员会


Copyright © 2013-2020 hljm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黑ICP备16005832号-2